【精品】语文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教学内容:《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让父母操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随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妈妈的爱”。
二、自学初读课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识字。
三、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让我考考你”
四、交流
1、分小节感知
2、妈妈的爱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妈妈的爱?
3、自主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小节读文。并讨论:妈妈的爱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妈妈的爱。
五、诵读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妈妈的爱。
六、评价。
自主、全方位评价。
七、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并扩词
2、同桌合作,自认识较简单的字
3、向困难挑战。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偏旁归类识字,体会汉字偏旁的表意功能。
2、填写量词,训练数量词与名词间的合理搭配。
3、读背古诗《墨梅》,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4、阅读短文《路边的橡树》,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灵。
5、能说会道《让花草树木好好过冬》,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6、笔下生辉,引导倾听、观察、想象、描述声音。
【设计理念】:
1、引导发现,抓住要点,练习积累。
2、读、说、写结合,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3、感受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与探索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海畅游”与“积少成多”,引导发现与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设计意图:体会汉字偏旁的表意功能。教学生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探索精神。)
(1)出示“广、病”字的演变过程。
(2)学生自由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
(3)读图下的字
个人读,齐读
投影:村庄仓库座位商店疼痛治疗疯狂
(4)说说这些字的意思
(5)读一读书中的句子
(6)说说通过理解字义,朗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由“广”组成的字多和房屋有关,由“疒”组成的字多半与疾病有关。)
(7)再请学生举些带有这两个偏旁的汉字并组词。
教师小结:汉字的偏旁大多表示了字的意思,而声旁则表示了字的读音。
2、填一填,练习正确使用数量词。
(设计意图:训练数量词与名词间的合理搭配。)
(1)自己读一读词语,了解意思。
(2)独立填一填。
(3)同桌互相交流。
(4)投影出示同学的答案,集体订正。
(5)读一读,体会量词的用法。
一(条)小溪一(把)斧子一(幅)图画
一(股)气味一(棵)松树一(副)眼镜
一(辆)汽车一(颗)碗豆一(片)净土
教师小结:正确使用数量词可以使所表达的意思更准确、更具体。
(二)积少成多
1、默读古诗《墨梅》,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上拼音。
2、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确。
3、朗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4、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5、讨论:题中的“墨梅”到底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了解到的?感受到了什么?(意图:体会诗人的勤奋以及对画画的热爱。)
6、练习背诵。
(三)阅读平台
1、默读短文,边读边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短文,回答问题。
(筑路工人为了保护路边的橡树,把有橡树的地方建成了马蹄形。)
3、朗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短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小结:人人都应该有一颗关爱花草树木的高尚心灵,这样,我们的地球母亲才会更健康,我们所生活的家园才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填一填
一(条)小溪一(把)斧子一(幅)图画
一(股)气味一(棵)松树一(副)眼镜
一(辆)汽车一(颗)碗豆一(片)净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具准备
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能说会道
1、阅读说话提示。
2、明确说话要求。
说说为了让花草树木更好地过冬,你打算为它们做些什么。(意在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大自然强烈意识。)
3、分小组进行说话练习。
(1)交流花草树木过冬的知识。
(2)开动脑筋,说说你打算为花草树木做些什么。
4、各小组派代表反馈,在班级交流。
5、评选出最佳发言人。
教师总结:花草树木也有生命,花草树木也惧怕狂风与冰雪,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它们,让它们平安度过寒冷的冬天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笔下生辉”,倾听声音,进行想象,练习描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清晨的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组织谈话:(1)你们知道耳朵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吗?(听声音)
(2)那你听到过柳树梳头的声音吗?听到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听到过巨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吗?(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2.教师小结导入:是啊,在我们的周围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它们有的大得震耳欲聋,有的小得必须竖起耳朵静静地听才能听见,有的十分美妙,令人陶醉,有的十分刺耳,造成污染。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声音。
二.提纲引导,训练倾听与表达
1.教师播放 ……此处隐藏6055个字……···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整齐,也很认真。
2、学唱旋律
师:
下面跟着老师的琴分句学唱歌曲旋律,
3、用啦轻声演唱歌曲
4、我弹一句旋律,请你们把歌词填进去。准备好了吗?
5、歌曲难点教学
①后半拍起唱6202
越过高山
②一字多音
6.565少年啊
③歌曲重点句的演唱。祖国明天的雄鹰。上行收尾
我们是跨世纪的少年。
④音乐记号:认识下滑音记号。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泼诙谐(同学们在唱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音乐记号?)
生:....下滑音,上滑音。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同学们看这一句,----(图符1)有下滑音的地方听
起来,有什么感觉呢?你听,-----师范唱【蓝天里...中】谁来说一说?生:像坐滑梯一样滑下去。
师:你的感觉真准,你说的真形象,请坐。
师:接下来我们连起来唱一遍
6、跟琴连起来唱一遍。
7、加入节奏(拍手)(合伴奏)
师:刚才在唱歌的时候我还发现第一行中有几个拍手的节奏型。你会吗?(生自由思考。)师:大家拍对了,你看,----
师示范。大家一起来试试。。。生示范。
师: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拍拍你的小手,来给演唱加上这两处拍手伴奏。跟着伴奏唱一遍。
8、分男女声演唱。
四、拓展延伸体验音乐
1、观看图片
进入了21世纪不少作曲家谱写了很多少年儿童励志歌曲,其中在512汶川大地震英雄少年表彰晚会上的歌曲《英雄少年》最为激人奋进。
2、聆听《英雄少年》
五、思想教育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雏鹰之歌》,也学习了下滑音记等一些音乐记号,并体会到了音乐记号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像歌里的雏鹰一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做个坚定自信、勇往直前的好少年。
教学反思:
《雏鹰之歌》是一首比较新的歌,而且好听,很有劲,学生挺喜欢的。这首歌有两个特点,一、是带有新疆地区的音乐风格。二、是有许多的下滑音。因此,我设计了考核的环节,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在教授《雏鹰之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下滑音,及无形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再次,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我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我还在教学中加入了律动环节。孩子们在感动中一步步学习体验歌曲的旋律走向。
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计划课时:
2
备课时间:
9月15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范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2、讨论归纳: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
3、概括纲要,归纳整理: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
人的人格魅力。
四、重点研读
1、研读内容: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2、品味语言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六、教师小结: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