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设计理念:
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吧,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答案:电话)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答案:杨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 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小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4)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⑷理解“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的`意思。
⑸学着画师的口气,用“虽然……但是”评价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0齐读画师的话(用欣赏、赞美的语气)
11、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12、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四)拓展延伸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像小徒弟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在生活中,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想到过的事情吗,联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妙)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2.完成本次练习的习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认真观察一处景物,并清楚明白地写出来。
2.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完成“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的练习。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注意积累的好习惯。
一 语海畅游
1.比一比,再组词。
(1)读准字音,比较异同。
(2)口头组词。
(3)独立完成练习。
(4)集体订正。
幻(幻想) 慢(慢车) 芒(光芒) 刻(立刻)
幼(幼小) 漫(弥漫) 茫(茫茫) 该(应该)
2.和同学商量一下,照例子,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投影出示例句。
(2)朗读句子,理解意思。
(3)改写时注意标点符号。
(4)独立改写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5)投影出示同学改写的句子,共同评价。
出示句子:
①我们来到海洋馆。
②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鱼。
我们来到海洋馆,看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鱼。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通古诗《鹿柴》。(注意“柴”的读音是zhài)
2.朗读古诗,理解意思。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句,大家讨论。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空旷的山里不见有人,只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阳光斜射进森林深处,又返照在一片青苔之上。)
(4)练习背诵古诗。
三 阅读平台
阅读诗歌《雨中的树林》。
1.默读诗歌。
(1)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2)借助字典,独立识字。
2.朗读诗歌。
(1)个人练习读,把诗读通顺。
(2)齐读诗歌,把诗读流利。
(3)理解诗歌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观察一处景物,并清楚明白地写出来。
四 能说会道
1.阅读说话提示。
2.明确说话要求。
主题:谁是最佳小导游
要求:
(1)介绍自己的家乡时,要注意把家乡最可爱的地方介绍给游客。
(2)说话时,语句要通顺连贯。
(3)认真听小导游介绍。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他提问。小导游要认真回答。
3.先在小组练一练。
4.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说一说。
5.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评出十佳小导游。
五 笔下生辉
观察一处景物,再写下来。
1.观察时要从整体到部分。
2.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观察景物的样子、颜色,还可以闻闻那里有什么气味,听听有什么声音。
3.先把自己观察的景物说一说,然后同学之间进行评议。
4.把观察的景物写出来。
(1)写作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2)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3)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
5.完成习作后,认真读一读并作修改。
例文:
家乡的青山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这里的山,不像泰山那么雄伟,华山那么险峻。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青山周围云雾缭绕,站在山顶,好像进入了仙境。
春天,青山的小草极嫩,嫩得使人舍不得碰它。山坡上那一朵朵的桃花,灿若朝霞,再经姹紫嫣红的山花点缀,好似绿绒毯上五彩缤纷的图案,真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夏天,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等等。野花的芳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蝴蝶,它们在花朵上翩翩起舞,给青山增添了色彩。
秋天,漫山遍野都是金黄色,山间的树上长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那柿子活像黄琥珀雕刻的一样,闪耀着光彩。那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山上的一切都换上了黄装。远远望去,大山像一个披甲的壮士,矗立在那里。
冬天,山顶上、山腰、山脚下都是雪,整座山银装素裹,真是壮观。
家乡的山很美,那一座座青山终日坐落在这里,它们总是第一个把太阳呼唤出来,也是最后一个送太阳落入地平线。我爱家乡的山。
一、教学思路:
本次跟随初中语文唐炯武名师工作室,到福鼎十中进行教学研讨,并且上一节有关初三诗歌教学的研讨课,旨在就授课与中考复习的联系进行研讨。现将本人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由于中考文言诗词一块重在考查学生背诵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应工作室本节授课要有效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衔接之要求,因此课堂导入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学过诗句,并要求板书,旨在发现错别字加以引导、纠正。
2、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两首诗。
2、借新诗讲授,掌握学过的相关诗句,并整理归纳。
3、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4、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3、理解并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
四、教学难点:
1、诗词中有关名句的理解、赏析。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
诵读 师生对话
六、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以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中有关“山”“水”等诗句,背诵并板书。
教师引导,纠正。
2、讲授《使至塞上》
① 全班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导:读完全诗,你知道这首诗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② 教师范读课文,品读诗歌
师导: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③ 学生再读课文,研读诗歌
师导:在诗中,从哪些地方体现作者抒发的情感?
(师生文本对话,穿插介绍诗歌写作背景,重点讲析名句,引导学生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④ 课堂延伸,新旧衔接
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⑤小结:
诗人虽是奉使慰劳战胜之军,却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头见胡雁归飞, 更令诗人触物伤怀,感觉自己如断根的飘蓬一般远离了故国。在“胡天”见到了大漠的奇景:在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气一股浓烟,既孤单又格外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也杳无尽头,只有那圆圆的落日让人亲切与温暖。 如此宏壮之景感召了诗人,使他逐渐摆脱了孤寂的心绪,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过渡:我想在唐朝的诗人中决不仅仅只有王维有爱国之情,还有那生在战火纷飞的晚唐时期的杜牧也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③ 借学生点评之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穿插介绍诗歌写作背景;
④ 课堂延伸,新旧衔接
学过的诗歌中还有哪些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诗句?
(学生讨论后小组作答)
4、课堂总结: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正所谓“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今人的面前,至今仍能让世人传唱,吟咏。
教学目标:
1、联系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1、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作业设计:设计临别赠言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将课题和课文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领悟教授“健忘”背后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
写作技巧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文中哪位健忘?
教授记忆力不好?
板书:伊里奇
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
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外文摘》上。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节选于这篇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出示词语:权威 崇拜 裤兜儿 涉及 某版本 婴儿车 妻子 ( 指名读 )
2、课文介绍伊里奇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恰当运用上面的词语,将课文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同时,他对一些事又特别“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人呢?
三、再读课文,围绕“健忘”还是“不健忘”在文中寻求疑问的答案。
1、默读课文,捕捉最能说明你的看法的词句勾画下来。教师巡视。
2、生答,师引导理解。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 亲切。
健 忘:学生 儿子 车子。
4、引导小结。
教授是个健忘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生活中健忘,学术中专注)
用“健忘的教授”为课题,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的意图是什么?生答。
四、总结全文。
其实很多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也都是这样。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科学家、艺术家的故事吗?他们那种专注于事业,专注于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深钦佩和学习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没有专注精神,做什么事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让我们记住这位专注于学问,忘记了生活琐事的教授----伊里奇。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教师推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全神贯注、心无旁若、目不转睛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心无二用
五、习作指导。
1、课文中,作者惟妙惟肖地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健忘”的教授,作者抓住教授身上最有意思的特点-----健忘,进行了许多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借鉴些什么呢?
2、同桌互说,点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抓住特点 写1、2件事
3、小结: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比如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大嗓门”,有的“慢吞吞”……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围绕这个特点着重写一两件事,人物形象就会鲜明丰满、跃然纸上了。
六、作业。
1、收集科学家有关全神贯注的故事,举办故事会,进一步了解伊里奇教授这个人。
2、从身边选一个人物,抓住其主要性格特点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24、健忘的教授
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力 专注学问
伊里奇
健 忘: 学生 儿子 车子 忘记琐事
抓住特点写1、2件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