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

时间:2024-07-23 15:33:22
高考满分作文【热门】

高考满分作文【热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满分作文1

曹文轩在《前方》中说,人总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起先,我们乘着牛拉的车,从泥泞和山路中走出来,再换乘大车小车,最终跻身高楼和车流之间。我们期待着前方的路,学习奋斗,为了在万家灯火中有属于自己的一盏。自行车轮一圈圈转动,吹着口哨骑车的是那个憧憬未来的年轻人儿。慢慢的,年轻人的脸上多了一些老成,时间也如车轮一般转个不停,把自行车转得又老又旧。多了一辆汽车行驶在路上,里面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好像我们终于到了想要到的前方。

但是,人们似乎还是不满意,在另一个地方,把车变得越来越快,把房子变得越来越高,车更快,更稳,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可以越过高山和泥泞,那些我们已经不太去的地方,车可以去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心却被这一方小小的金属笼子禁锢了,我们从泥泞中走来,从广袤中走来,从自由中走来,却走进了一方金属,水泥制成的笼子中。我们在此中兜兜转转,忙忙碌碌,乐此不疲。年少时向往的前方,就是在车和房子间切换的生活吗?

许多人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车兜风,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个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后来老成的人也累了,脸上生出几分无奈,开着车回山里的那个小村庄。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和路边的种种擦肩而过。不会有在艳阳中,在风雨中,在夕阳的余晖中,在月夜中吟诗作对的游子;我们看不到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为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蜀道难也挡不住我们的车。我们的情感也随车一样飞驰,与自然擦肩而过,我们坐在车上,和心中的诗意越来越远。我们的先人一步步走过的泥土,被我们用水泥填平,被无数的车碾过。前方归家的路是如此平坦、快捷。车仿佛把我们的乡愁都变小了,千里之外,也不再是远方。

车让我们在路上这一过程变得没有意义,眼中只在乎前方。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前方的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吗?

在车上的人,他们是要归家还是要远行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车上下来,慢慢走一走,走一走远行的路,走一走归家的路,不要一味地在意前方。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是那样的丰富美好,就像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标语牌说的那样:“慢慢走,欣赏啊!”

高考满分作文2

风没有因为旁人的质问而停止它的音乐,落叶没有因为遭到责备而改变它的舞姿。我们,又何必因为旁人的不解而终止自己的梦想?不如抛开一切,心存一种期待,勇敢地走上自己的前程。

独行,需要勇气;独行,会有痛苦。但独行,也有别人无法体味的快乐,因为一路上总有一种期待。

风无形,叶无声,但它们都追求着自己的一种完美,世间万物,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在追求一种更为高远的境界。

有人发出询问:“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因为人有太多想得到的东西,征服欲会使人变得复杂,心中所想的东西太多,而且对自己的要求又高,若没实现,又算是一种怎么的打击和痛苦?

尽管我并不认为期待都是好的,就像付出与结果不一定成正比一样,所期望的与所得到的总是有差距的。也许,开始我们抱着热情选择自己所爱的,期待最美好的结局,就算一路上遇到困难,遭遇打击,一路上孤独无助,不知所措,为了那份期待,我们还是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其实,每个人都走在一条叫人生的道路上,一天一天,一月一年,我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成熟,慢慢老去,最后消失在这条路上。一路上,我们看风景,我们谈岁月,我们共经历。经历过无数事后,我们在感悟,最初的年少轻狂,抱着炽热的梦想,每天充满幻想,总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去期待,身边会发生奇迹,就像期待家长在翻查书包时不会发现不及格的试卷,老师在改作业时不要发现自己没有交流或是自作聪明的抄袭。那时的我们处在时晴时雨的花季,抱着小女生的期待,盲目地随大流大兴网购,爱穿名牌把自己包装得特洋气。就这样混混沌沌地度过中学时期,到了升学时才紧张起来,期待运气的来临,却已经晚了。之后,拿着一张毕业证慌慌张张地走入社会。

期待是每一个人心空的星星。一个人,不分时代,不分年龄,不分贫富,都曾有过梦,有过期待。也许,我们曾在期待里受过伤,被期待抛弃过,或者在期待的方向迷了路。但对于每个人,无论什么条件、什么环境都应有期待,其实,它并不意味只是一种压力,有可能是鞭策我们的动力;它并不意味只是一种妄想,也是需要付出行动的!

所以,请相信总有一种期待……

高考满分作文3

现在的人们爱说“我们”,爱看“我们”,却很少起码瞄“他们”一眼。这是个讲求合作与个人主义并重的时代。“他们”既非敌,又非友,自然受轻视。“我们”是用来加强的,“你们”是用来打败的,“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古人云:以人为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也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里的“前世”便是指历史上的“他们”,司马光认为研究“他们”是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的。

“他们”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的灵魂。别人的行为,其成功或失败,也许都曾在你的身上发生过或即将发生。通过“他们”这面镜子,我们能吸取他人的教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克劳塞维茨写《战争论》是通过分析大革命时期法国领袖的战例,探讨其得失,我国古代的唐太宗,也是从臣子身上观察自己的功过。由此可见,他们是用来反思“我们”的。

上面是功利性的反思,而他人给人的最大的反思是道德上的。时代大步前进,成功的道理随之改变,生存的方式也在改变,唯有道德是不变的。比如今年的四川大地震,“他们”——最初是灾民,然后是部队——给予了电视机前的“我们”极大的思考,思考眼前的一切美好生活的意义,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带来的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无数的志愿者,无数的捐献物资。“他们”甚至使得“我们”也成了“他们”,成了更多人道德反思的来源。“他们”可以不是具体的人,比如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甚至可以不是狭义上的“人”:从小学时,我们就被教导要思考蚂蚁的勤劳、小狗的忠诚等等等等。“他们”给人的反思,给“我们”的指导,实在是全面而重要。

我们要如何从“他们”身上得到反思,从而获得助益?先想想我们被竞争社会促长而成的个人主义。它主张发扬个性,但不完全的人格并不能称之为个性。因此,放下虚高的架子,去静静地观察那些与你不相干的人吧!在回家的车上,请注意那些热心的让座者的行为;在书店里,倾心欣赏那位读书人轻轻整理书架的动作……我相信,你会有很多思想。

……此处隐藏7154个字……从部队回乡后,爷爷做了几十年村支书。但是跟现在那些威风八面的村官不同,爷爷这个“官”只诠释了“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以致奶奶常说他当官当的不值。后来村里有位老人跟我说,你爷爷这样的清官太少了,让我明白正直也是一种功勋。

后来上大学、工作,我算是圆了爷爷的进城梦。可惜的是,我大学还没毕业,爷爷就打输了跟病魔的战斗,无缘目睹真正的城市生活,这或许是命运留给他的第三次遗憾。

我也曾不能免俗地设想,假如爷爷当年进了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人无法逆转命运,但不管在哪里,他都有能力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爷爷没留下什么物件或者荣耀,但我抬头望向家乡,总能看到一个老人在村头漫步,腰挺的笔直。

高考满分作文13

驻足山顶,俯视,只见万物尽收眼底;漫步海边,远望,只见宽广没有边际;倚靠门窗,仰看,只见月亮阳晴圆缺。审视这个世界,我们同宇宙万物相应相和,在大自然的智慧中穿梭。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便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被贬黄州,苏东坡只剩落寞的心灵,但此时,是大自然的智慧令他恍然大悟,令他明白“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从而使他旷达乐观,尽享自然美景。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个浪漫的人,他爱散步,总是驻足林间,沿着弯曲小路去体验“曲径通幽处”之感。因此大自然是他的好朋友,大自然给了他生命的启迪,是大自然让他通向哲学殿堂。在他的墓志铭上写到:“有两样东西愈是思考愈是引发我深深的惊叹和敬畏——一是头顶上繁星密布的天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大自然的智慧不得不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当梭罗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戈时,他被四周浓密的松树和橡树围着,他被惬意的清风拂动着浮躁的心,他被清澈纯净的湖水荡涤着。在瓦尔登湖上,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心如止水,让人在这“神的一滴”上得到慰藉。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他不仅令梭罗认为与瓦尔登湖相遇是一种庄严、激动的事,更令我们为这美好的邂逅倍感光荣。

受到大自然启发的还有很多人,是大自然令在狂妄年岁断掉双腿的史铁生明白了生与死的本质;是大自然令患盲聋症的海伦·凯勒重拾生命的希望;是大自然令欧·亨利笔下的琼珊摆脱病痛;是大自然令劳伦斯像鸟儿一样树立向死而生的生死观。大自然铸就了他们的智慧,也同样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

面对成功,湖水告诉我们要心如止水;面对失败,牡丹告诉我们要艳压群芳;面对工作学习,蜜蜂告诉我们要勤劳致富;面对名利,菊花告诉我们要淡泊以明志;面对代沟,雄鹰让我们理解父母的苦楚;面对隔阂,巨杉让我们明白只有团结才足以抵御风吹雨打。

如果说人类的智慧无穷大,那么大自然的智慧则是至高无尚的,因为人类的智慧来源于自然,一切的灵感都来自自然,亘古千年的智慧,皆为一体,便是大自然的智慧。

高考满分作文14

当下,碎片化阅读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处身其中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每天每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往来不绝的信息的冲击,而完整的、深入的、丰富的“深度阅读”,正在与浮光掠影的浅阅读做斗争。当深思熟虑、严肃理性沦为鸡零狗碎、东拼西凑的碎片时,阅读的本质便发生了扭曲,我觉得,这是阅读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我们群体的悲哀。

碎片化的阅读,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早晚刷几条励志微博,公交车上用眼一瞥今日新闻,下班后用电子书“秒杀”网络小说——我们将阅读时间分解,用简化了的语言阐述了更大的信息量,我们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下挤出一点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灵鸡汤。但是,我们却忘了,鸡汤虽好,却不管饱。

碎片化阅读,暴露了时代文化生活的弊端。其实,真正的阅读是不可复制的个人体验,它能带给人精神的触动与心灵的升华。萨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阅读体验:我在书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书里重新开始我的生命。是的,完整、深入、全神贯注的阅读,才能直抵灵魂最深处。而碎片化的阅读,最终只会让我们的思想成为风中的柳絮,碎片化的阅读,难以带给人内心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更不必说灵魂的净化和提升。

碎片化阅读不仅反映出破碎的生活,更折射出个体精神碎片化的困境。当整片美文被撕扯成碎片,当断章取义引发越来越多的误会和矛盾,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渗入到了人的思想,于是,我们的生存语境便成为一地鸡毛,杂乱无章。我们对长篇巨著和深邃哲理的理解感到无力,对功利与平等的渴望令人奋不顾身投身于成功学的罗网。于是,教授为官、文坛出位,文化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警告人类:我们将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的确,碎片化的阅读表面上看起来提高了我们的阅读量,但也正是这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了我们。

“我们真正感到悲哀的,不是因为不会笑与不会思考,而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笑与为什么不再思考。”在面对碎片化阅读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为时代文化的失落与精神文明的失陷敲响警钟。

高考满分作文15

茫茫人海中,我们认识的人寥寥无几。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帮助”温暖我们的心。对亲人的帮助是相互支持和关心;对朋友的帮助是默契和合作;对路人的帮助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一只援助之手。

帮助无处不在。它渗透到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成为呼吸的氧气,支持我们的生活。

伟大的文学大师巴金曾说:“我的人生目标是帮助别人,让每个人都能得到春天,每个人的心灵都能得到光明,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得到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能得到自由。 “这个用《家》、《春》、《秋》等作品来安慰身处困境、走向和平的人的人,其人生目标就是帮助别人,无论是用爱心的话语,还是用实际的爱心行动,真正给那些在寒夜中行走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

一生都在帮助别人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就像巴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会永远被人们铭记一样。而“帮助”也成为了人们进步的灯塔,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带来温暖,让温暖之火蔓延全球,点燃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帮助就是互助,只有互助才能长久。就像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也会给辍学的孩子捐钱一样,她说:“别人帮助过我,我想把这份温暖传递给别人。”向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世界就会变成爱的海洋。

我不知道丛飞是否还在地下帮助别人,但我知道他是失望无助地死去的。得到帮助的人没有表现出任何感激之情,而是以所谓的“怕丛飞丢脸”为由,拒绝探望病重的丛飞。此时人们内心的冷漠,真的是社会的悲哀。当他们拿到捐款时,他们的心没有颤抖吗,他们的灵魂没有一次又一次受到强大的冲击,让他们麻醉的神经清醒,学会感恩吗?

希望这种让“壮汉自怨自艾”的事情不再发生。我们永远不想看到丛飞眼中英雄般的泪水。

林清玄曾说:“雪,冷而清,纯而美,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我们的心。而“帮助”是我们内心最简单、最明亮的底色。帮助是在冬天给饥饿的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帮助,让绝望的人再次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帮助,让孤独的人有耐心期待黑暗来袭时的天光。让我们充分呼吸这一生的氧气。即使风沙侵袭,我们的世界依然会温暖如春。

《高考满分作文【热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